苍茫云海
-
「苍茫云海」
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
我想中国人,没有一个人会从来没有读过李白的诗,李白的诗歌之中,总是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,但是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,李白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来说,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关键而又独特的一面,还应该从其他诗歌中看到他深邃的思考。
李白的这一首关山月描写的首先是一种边塞的风景,但是从这一种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边塞诗,其实我们已经见得非常的多,那么凭什么我会认为这首诗体现出一种格外深邃的思考呢。
关山月原本是乐府旧题,自古以来关山月这一个旧题就是指代的伤与别离,李白虽然延续了这样的一种主题,但是在整体的格局上仍然有拔高的趋势。开头的诗句,在简简单单的描写之中,将关山月三种因素就包括在内,在切合题目的同时,将辽阔的边塞图景展示在我们的面前,事实上天山在我国的西部,其实应该是月落的地方,为什么作者会说明月出天山呢?其实这就是一种换角度的描写手法,从征人的角度上出发,他们在天山的西部,这样对比看来向东边看过去的确月亮就是从天山的东面出来,除此之外,诗人简简单单的几句描写就将云海,风,玉门三个常见的意象连续在一起,云海苍茫,月生高空,以及雄浑的天山组合到了一起,这样的一种结合,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笔力才能够维持。
“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简简单单的几句就描绘出了一幅凄惨的画面,战士们戍守在边地,却在思念在家乡,脸上多愁苦之色,自家高楼之上的妻子也在这苍茫的月夜之中不停叹息,这样高深而遥远的想象将战士和其妻子,这样一种互相思念的情感,放到一种广阔的背景之中,两者交织在一起,显得格外深沉辽远。
放眼于边疆之上无休无止的战争,在这样巨大的现实矛盾之前,诗人也许什么都不能做,但是他能给世界之人一个深深的思考。